地震烈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
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影响程度的指标,共分12个等级。其中1度至3度时,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地震的影响,只有仪器才能记录;4度时,室内少数人感到地震,悬挂物晃动;5度时,室内大多数人能感觉到地震,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6度时,多数人惊醒,家畜不安,墙壁出现裂纹;7度时,人们行走困难,树木摇摆,房屋倒塌;8度时,建筑物普遍破坏,山体滑坡;9度时,房屋普遍倒塌,地形改变;10度和11度时,建筑物全部破坏,地形剧烈改变;12度时,山体、建筑物全部崩塌,地形剧烈变化。
1.地震烈度不仅与地震的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地质构造复杂,建筑物抗震能力差,烈度越大。
2.地震烈度的测定是地震灾害评估的重要依据,对于地震救援、灾后重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会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烈度调查,以便尽快了解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
3.在我国,地震烈度的测定和发布由国家地震局负责。地震烈度的测定结果会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以便公众了解地震影响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震烈度共分12个等级,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反映了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了解地震烈度,对于我们做好地震防范和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