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植技术及亩收益值得关注。
黄芩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地: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土壤疏松、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块进行种植。
2. 整地: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细碎、平整。
3. 种植密度:一般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每亩种植约1.2万株。
4. 适时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5. 田间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追肥,每亩施用复合肥50公斤,以满足黄芩生长所需养分。
6. 病虫害防治:黄芩易受病虫害侵袭,应注意观察,及时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等,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7. 收获:黄芩一般在种植后的第2-3年进行收获。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地上部分枯萎时进行。
亩收益方面,黄芩的经济价值较高,一般亩产干品可达200-30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亩收益可达3000-5000元。
1. 黄芩富含黄芩苷、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消炎等功效。
2. 黄芩在我国多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3.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黄芩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