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欧洲,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素描成为了艺术家研究和表现对象的重要手段。素描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西方文化开始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最早将素描引入中国的,可以追溯到1866年,当时英国传教士、艺术家何泰(James Legge)在宁波开设了一所名为“宁波圣约翰书院”的学校,并在该校教授素描课程。此后,随着更多西方传教士和艺术家的到来,素描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素描开始被纳入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一些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学成归国后,将西方的素描技巧和理念带回国内,推动了素描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欧洲学习美术,回国后致力于推广素描教育,并在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美术人才。他的作品和教学理念对中国现代素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中国素描史》——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素描的发展历程,从西方传入到现代素描艺术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
2. 《徐悲鸿素描集》——徐悲鸿是中国素描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素描作品不仅技法精湛,而且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3. 《素描教程》——这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素描教程,介绍了素描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适合想要学习素描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