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曹睿的“害怕”更多体现为谨慎与策略性隐忍,而非真正的情感恐惧。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缺乏反叛资本
曹睿即位时,司马懿资历不足,缺乏稳固的人脉和势力支持。曹睿通过收放权力(如撤销司马懿的尚书、督军等职),使其难以形成威胁。
曹睿的驾驭能力
曹睿善用权谋,能收放自如地给予司马懿权力(如让诸葛亮、陆逊与之争锋),同时通过直谏、容谏等手段压制其野心。其文武才能与曹丕相当,令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
曹氏宗族与外部势力
曹魏宗族(如曹仁、夏侯渊后裔)及忠诚文武(如郭淮、陈群)势力庞大,形成有效制衡。司马懿需顾忌这些势力,避免因叛乱引发内乱。
战略选择与自我保全
司马懿以退为进,通过隐忍积累实力。他明白在曹睿统治下直接篡位风险极高,因此选择与曹睿争斗(如与诸葛亮、陆逊博弈),为日后建立晋朝奠定基础。
综上,司马懿的“害怕”本质是权衡利弊后的战略选择,而非对曹睿个人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