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食品中污染物镉的限量标准旨在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食品中的镉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长期摄入可导致人体慢性中毒,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严重时可能引发癌症。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我国对食品中镉的限量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对食品中镉的限量标准如下:
1. 谷物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2mg/kg。
2. 蔬菜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1mg/kg。
3. 水果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1mg/kg。
4. 肉类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5mg/kg。
5. 水产品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1mg/kg。
6. 奶及其制品:镉含量不得超过0.05mg/kg。
7. 饮用水:镉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
这些标准是根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旨在确保食品中镉的含量在可控范围内,降低镉对人体的危害。
为了确保食品中镉的限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食品中镉含量超标,将依法进行查处,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1. 镉污染的来源:食品中的镉主要来源于土壤、水源和大气。工业排放、农业施肥、污水灌溉等因素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中镉含量增加,进而影响农作物和饮用水安全。
2. 镉的检测方法:食品中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满足食品中镉检测的需求。
3. 镉的去除方法:针对食品中镉的去除,可以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食品特性和镉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