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节的风俗主要纪念的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许多风俗习惯都与纪念屈原有关。
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他忠诚正直,关心国家民族大义。然而,由于受到奸臣的陷害,屈原被贬谪流放。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危难,于是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最终,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为了纪念屈原,后人便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其中,最典型的风俗有:
1. 赛龙舟: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不让鱼虾侵害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追赶,试图将屈原尸体打捞上来。后来,这一习俗演变成了赛龙舟。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粽子外形呈三角形,寓意屈原忠心报国的精神。
3. 挂艾草、菖蒲:古人认为,艾草和菖蒲有驱邪避疫的功效。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悬挂艾草、菖蒲,以祈求平安。
4. 穿五色线:五色线代表五方神灵,寓意着保佑家人平安。端午节时,人们会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线,寓意着驱邪避灾。
1.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有很多版本,除了纪念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 端午节除了在中国,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也有庆祝习俗。
3. 端午节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