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对医者道德修养和医疗技术的要求,其千古佳句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精"指的是医术的精湛,"诚"则指的是医德的高尚。孙思邈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他提出医者应以慈悲之心对待病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应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去救治。这不仅是对医生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医生技术的要求,只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医"。
1.孙思邈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医学思想和医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2."大医精诚"是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医学伦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大医精诚"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医生在对待病人时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大医精诚"是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瑰宝,它要求医者以慈悲之心对待病人,尽心尽力去救治,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一位医生都应该以此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和医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