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穰县、邓国、穰郡。
邓州,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史料记载,邓州在古代有着丰富的历史变迁。
最早,邓州地区在周朝时期被称为穰县。穰县是周朝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隶属于邓国。邓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以其国名命名了这一地区。穰县在秦朝时期被改为穰郡,成为郡级行政单位。
到了汉代,穰郡被进一步划分为穰县和邓县。穰县和邓县分别继承了穰郡的行政职能,穰县位于现在的邓州市区,而邓县则位于邓州市东南方向。这一时期,邓州地区开始出现以“邓”命名的行政单位。
三国时期,邓州地区属于曹魏,穰县和邓县仍保持不变。隋朝时期,穰县和邓县合并为邓县,并设立邓州。邓州成为了一个州级行政单位,下辖多个县。
唐朝时期,邓州地区继续沿用邓州这一名称,并在其下辖的邓县设立了邓州治所。宋朝时期,邓州地区行政设置基本沿袭唐朝,邓州依然是一个州级行政单位。
元朝时期,邓州地区开始称为邓州路,下辖多个州县。明朝时期,邓州路被改为邓州府,依然是州级行政单位。清朝时期,邓州府下辖的县份和行政区划基本稳定。
1913年,邓州府改为邓县,成为县级单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邓县再次更名为邓州市,至今仍沿用此名。
1. 邓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邓国故城、穰城遗址等。
2. 邓州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武侯祠、张骞墓等。
3. 邓州还是中国着名的武术之乡,太极拳、少林拳等武术流派均起源于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