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眼桥之所以得名,主要与其桥下九个桥洞的设计及历史传说相关,具体原因如下:
桥洞数量与结构设计
九眼桥原名“宏济桥”,因桥下有九个桥洞得名。该桥为石拱桥,桥面呈弧形,北接宏济路,南通太平南街,全长40丈,宽4丈,高3丈,是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
历史沿革与名称变更
初期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四川布政使余一龙主持修建,初名“洪济桥”。 -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总督李世杰主持修缮时,因桥形似驼背且桥洞排列有序,改称“九眼桥”。 - 1991年旧桥拆除后,新建桥梁仍沿用此名。
民间传说与文化寓意
传说中,九眼桥由“十兄弟”(九独眼、一驼背)背人过河,为保佑当地安宁,将桥洞设计为九个象征“九眼”,并融入民间信仰。这一传说进一步强化了“九眼桥”的文化符号意义。
综上,九眼桥的名称既源于实际桥洞数量,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