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冬至,地球上的昼夜长短会经历一次显着的变化。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在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昼长夜短。而在南半球,情况则正好相反,夏至是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
从夏至开始,随着地球在轨道上的移动,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而到冬至,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黑夜达到最长。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低,而南半球则相反。
1.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会影响其日照时间和角度,从而影响昼夜的长短。
2.地理纬度的影响。越靠近地球的两极,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明显。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夏至时会出现极昼,而冬至时会出现极夜。
3.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影响气候和季节,例如,夏至后的白昼逐渐缩短,预示着秋季的来临。
总的来说,夏至到冬至,地球上的昼夜长短会经历一次从昼长夜短到昼短夜长的变化,这是地球公转和地理纬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