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上朝手里拿的牌子被称为“笏板”。
笏板,又叫朝板或手板,是中国古代臣子上朝时手中所拿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记录和提示上奏的内容。它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材质则因人而异,如竹、木、象牙等。笏板的使用,一方面能够方便大臣们记录君主的命令和指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遗忘而误事。
1.笏板的起源:笏板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被称为"笏"。到了唐朝,因为笏板的制作材料多为象牙,所以又被称为"象笏"。
2.笏板的规格:古代对笏板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唐代规定,一品至五品官员用象牙制的笏板,六品至九品官员用竹制的笏板。此外,笏板的大小、厚薄也有相应的规定。
3.笏板的使用礼仪:大臣在上朝时,要将笏板横放在胸前,表示对皇帝的敬意。在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臣需要将笏板举到额头的高度,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总的来说,大臣上朝手里拿的牌子——笏板,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古代官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