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用来调色的添加剂主要叫做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是用于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天然食用色素是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如焦糖色、红曲色素、胡萝卜素等。合成食用色素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这些食用色素在适当的用量范围内,对人体健康一般没有危害,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1.使用规定:各国对食品中食用色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种类、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2.安全性评估:所有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在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包括毒理学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等,确保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人体健康无害。
3.食用色素的替代: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天然色素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同时,一些新型的、更安全的合成色素也在研发中。
总的来说,食用色素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可以提升食品的观感,吸引消费者,但过量使用则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食品企业在使用色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应注意查看食品标签,避免购买添加过量色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