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种植需综合考虑气候、土壤、繁殖方式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技术要点,以下是关键步骤:
气候 :需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20℃以上,全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冻。
地形 :选择南向、冬季无霜、排水良好的山坡,缓坡地宜等高开垦,陡坡地修梯田。
土壤 :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微酸性红壤(pH 5.5-6.5)为佳,含火山灰或腐殖层可提升养分。
种苗 :优先使用实生苗,播种前需测试发芽率(芽率≥85%),种子需温水浸泡催芽。
有性繁殖 :通过人工授粉或嫁接优良母树种子,常见于印尼、马达加斯卡等地。
无性繁殖 :如嫁接机技术,提高成活率,我国多采用实生苗。
播种期 :清明至谷雨(4月中旬),气温15-20℃时进行,条播行距50-70厘米。
定植 :雨季(6-7月)定植,株行距根据品种调整(如小粒种2-3米,大粒种4-5米),深度与原土一致。
松土与除草 :定期松土保持疏松,间苗时拔除弱苗,株高10-13厘米时定苗。
荫蔽与光照 :采用遮阳网(遮光率75%)或生长灯补光,模拟云南半阴环境。
水肥管理 :遵循“间歇干燥法”,薄肥勤施,避免根系灼伤。
通过固氮菌、木豆与咖啡间作,上层种荫蔽树,中层种咖啡,下层种豆科植物,提升保水保肥能力和精品率。
总结 :咖啡种植需精准控制环境条件,科学管理种苗与田间,结合立体种植模式可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