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是第一次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按照个人或集体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一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次分配,因为它直接与生产过程和劳动贡献相联系。
在按劳分配中,个人或集体的收入直接取决于他们的劳动投入。这种分配方式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按劳分配通常在初次分配中进行,即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劳动者的贡献来确定他们的报酬。
按劳分配的实施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劳动评价:根据工作性质、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因素对劳动进行评价,确定不同岗位的劳动价值。
2. 劳动计量: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进行计量,可以是时间、工作量或质量等形式。
3. 分配计算:根据劳动计量结果和劳动评价,计算每个劳动者应得的收入。
4. 分配实施:将计算出的收入以工资、奖金等形式发放给劳动者。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公平和正义,而且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配制度的完善,按劳分配也在不断地与按需分配、按贡献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相结合,形成更加多元和灵活的分配机制。
1. 按需分配: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按需分配将成为主要的分配形式,即根据个人的需要分配消费品。
2. 按贡献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贡献分配强调的是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等)进行分配。
3. 混合分配: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许多国家采用混合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贡献分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以适应不同经济条件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