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指标中的固定碳是指在煤炭完全燃烧后,剩余的不挥发性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固定碳是煤炭化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煤炭中不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比例。在煤炭的工业应用中,固定碳的含量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煤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和氢是煤炭燃烧时释放热能的主要元素。固定碳的概念是指在煤炭样品经过高温干馏或者燃烧后,剩余的不挥发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碳元素,也包括少量的其他元素如硫、硅、铝等。
固定碳的含量越高,通常意味着煤炭的燃烧热值越高,即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这对于煤炭作为能源的使用来说是一个积极的指标,因为它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干基固定碳和空气干燥基固定碳。干基固定碳是指煤炭在完全燃烧后,除去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后剩余的固体物质质量占原煤干重的百分比;空气干燥基固定碳是指煤炭在空气中干燥后,除去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后剩余的固体物质质量占原煤干燥质量的百分比。
1. 固定碳含量的测定方法:固定碳的测定通常采用高温干馏法,即将煤炭样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挥发性物质蒸发,剩余的固体物质即为固定碳。
2. 固定碳与挥发分的关系:煤炭中的固定碳和挥发分是相对的,固定碳含量越高,挥发分含量通常越低。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易产生烟尘,影响环境。
3. 固定碳在煤炭分类中的作用:固定碳含量是煤炭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固定碳含量,煤炭可以被分为焦煤、瘦煤、贫煤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的煤炭具有不同的工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