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混凝土裂缝需从材料、施工、养护等多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选用低热水泥 :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度裂缝。
控制水灰比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收缩。
优化骨料级配 :使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孔隙率,提高密实性。
合理添加外加剂 :掺用缓凝减水剂、膨胀剂等,改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
控制入模温度 :确保混凝土温度在5℃-35℃之间,避免高温引发温度裂缝。
控制浇筑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防止因温度变化或沉降产生裂缝。
二次振捣技术 :精准把握振捣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密实度。
构造钢筋配置 :在薄壁构件中合理设置构造钢筋,分散应力。
早期湿润养护 :覆盖草帘、塑料膜并洒水,保持表面湿度,减少干缩裂缝。
表面抹压与密封 :适度抹压混凝土,采用密封保水方法延缓水分蒸发。
预应力施工 :对预应力构件及时张拉,防止长期堆放产生裂缝。
避免断面突变 :设计时减少应力集中,必要时设置变形缝或后浇带。
温度应力预估 :通过计算和验算控制温度及收缩应力。
通过上述措施,可系统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风险,提升结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