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达旦"的"琅琅"是指读书声、诵读声。
"琅琅达旦"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早晨或者整个夜晚都在诵读、读书。琅琅,读音为lángláng,原意是指金石相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引申用来形容书声、诵读声,表示读书声音清晰响亮,充满韵律。达旦,即达到早晨,也就是通宵达旦的意思。因此,"琅琅达旦"整体上就是形容人们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读书、诵读。
1."琅琅"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处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砺玉器,比喻借用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和修养。这里的"琅琅"就被用来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2."琅琅达旦"常用来赞美人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古人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句,强调的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3."琅琅达旦"也有引申意义,用来形容人们为追求理想,夜以继日地工作。例如:"为了实现梦想,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琅琅达旦。"
"琅琅达旦"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知识和理想道路上的勤奋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