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洵抛弃秀丽军的核心原因是战略利益驱动下的利己选择,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战略利益优先
燕洵因粮草、军备不足,需利用秀丽军拖住宇文怀追兵,为自身逃跑争取时间。这一行为本质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非单纯针对秀丽军。
对秀丽军缺乏信任
燕洵自九幽台之变后心肠冷硬,对秀丽军存在根本性猜忌。他认定秀丽军是三年前燕北灭门惨案的“帮凶”,且多次背叛燕北和大魏,因此认为其不可信任。
借机清除异己
燕洵通过“背信弃义”将秀丽军彻底边缘化,甚至公开宣称其为“叛军楷模”,并下令废除番号、毁军旗。部分士兵因军旗反抗被击杀,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个人野心与权力争夺
燕洵为巩固统治、实现复仇,不惜牺牲与秀丽军长期建立的情感纽带。他冷酷地认为“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将秀丽军视为权力路上的障碍。
综上,燕洵的行为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体现,既符合其“宁可一人独活,不可多人共活”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他为达成目标不择手段的统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