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座位没有E座的原因主要与航空业座位编号传统和高铁座位布局设计有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国际航空业通行标准
早期飞机单通道设计中,每排6个座位采用A-F编号:A、F靠窗,C、D靠过道,B、E为中间位置。这一编号方式逐渐形成国际惯例,高铁为保持一致性延续了该传统。
高铁座位布局调整
二等座 :采用“3+2”排列(2靠窗+2过道+1中间),因需保留靠窗和过道标识,故省略E座。
一等座 :采用“2+2”排列(2靠窗+2过道),同样无E座。
高铁一排最多5个座位,减少E座可优化空间利用。
简化标识与乘客习惯
E座在航空业中代表中间位置,但高铁通过保留A、F(靠窗)、C、D(靠过道)的明确标识,已能满足乘客对座位类型的区分需求,无需额外增加E座。
经济与实用性考量
引入E座可能增加座位布局复杂性,且市场需求不明确,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现有座位类型(A-F)已能覆盖不同乘客需求,无需细分。
综上,E座的缺失是高铁在继承航空业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座位布局、国际惯例及运营需求做出的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