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uǒ yí,主要指鼓动腮颊咀嚼食物的样子,现多用于形容大快朵颐、享受美食的情景。具体解析如下:
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由“朵”(动)和“颐”(腮颊)组成,本义指鼓动腮颊咀嚼食物,后引申为痛快进食的状态。 - 引申用法 :现多与“大快”搭配,形成成语“大快朵颐”,形容非常满足地享受美食。
出处与文化背景
词源可追溯至《易经·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其中“颐”因卦象形似口部而引申为“嘴”的意象。 - 唐代诗人柳宗元、贾岛等作品中也常见该词,如“朵颐进芰实”“朶颐开”等,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相关词语与用法
近义词 :大快朵颐、大嚼特嚼、狼吞虎咽等,均表达畅快进食的情景。 - 反义词 :细嚼慢咽、饥肠辘辘等,形成对比。
总结 :朵颐既保留了古籍中“鼓腮进食”的字面意象,又演变为现代汉语中表达满足饮食乐趣的常用成语,兼具文化底蕴与生活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