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代名称演变可归纳如下:
夏商时期
斟鄩 :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遗址位于今洛阳西南。
西亳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二里头遗址即商代都城遗址。
周朝时期
洛邑 :周武王定都洛邑(前1046年),成为周朝政治中心,后分新邑、大邑等名称。
成周 :周公营建洛邑时称“成周”,意为“定鼎于郏鄏”。
秦汉时期
洛阳县 :秦朝统一后首次以“洛阳”为行政名称。
雒阳 :东汉刘秀因五行学说改名,避讳“火德忌水”。
三国至隋唐时期
战国至隋唐期间,名称多沿用“洛阳”,未发生重大变更。
其他别称
神都 :武周时期(618年-705年)称“神都”,强调其宗教与政治地位。
京洛 :部分朝代(如曹魏)使用“京洛”作为都城名称。
总结 :洛阳古代名称从夏代的“斟鄩”“西亳”演变至周朝的“洛邑”,秦朝后沿用“洛阳”作为行政名称,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都城定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