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尺的长度因朝代和地区差异较大,具体如下:
商代
一尺约合 16.95厘米 ,此时人高约一丈(约231厘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
一尺约为 23.1厘米 ,秦汉时期沿用此标准。
秦汉时期
秦代:约 23.1厘米
汉代:约 21.35-23.75厘米 (因度量衡存在差异)。
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约 24.2厘米
南朝:约 25.8厘米
北朝:约 30.9厘米 。
隋唐至宋元
一尺逐渐增长,约 31厘米 (隋唐)至 31.68厘米 (宋元)。
明清时期
一尺接近现代标准,约 31.1厘米 (木工用尺)。
总结 :古代“尺”的长度呈递增趋势,从商代的16厘米增长至明清的31厘米左右,需结合具体朝代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