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入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不易变现的资产。其取得成本是指在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都是为了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购买价款:即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包括购买价、增值税等税费。
2. 运输费: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后,为将固定资产运输到预定地点所发生的费用。
3. 安装费:企业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安装、调试等所发生的费用。
4. 专业人员服务费:企业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咨询、指导等所发生的费用。
5. 税费: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应缴纳的税费,如关税、消费税、教育费附加等。
6. 其他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可能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租赁费、保证金等。
1.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取得后,为了确保其正常使用或延长使用寿命,可能发生一些后续支出,如维修费、更新改造费等。这些后续支出不应当计入固定资产取得成本,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
2.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会因使用和自然损耗而逐渐减少其价值。企业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等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内逐期计提折旧。
3. 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处置时,企业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预计残值和处置费用,计算出处置损益,并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