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名称由来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主流说法,均基于地理特征与历史文献:
一、主流说法:施水与肥水交汇说
地理依据
合肥位于江淮分水岭,南淝河(施水)与东淝河(肥水)在此交汇,形成“合”与“肥”两个水系特征。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记载“施水合于肥水,故曰合肥”。
名称演变
古代以“合淝”命名,后因语言习惯简化为“合肥”。
《尔雅》中“归异出同流”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了“肥”字对两水交汇的象征意义。
二、补充说明:其他争议说法
湖泊说
部分观点认为合肥因历史上众多湖泊(如西阳湖、鸡鸣湖等)汇聚得名,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
历史溯源
合肥最早可追溯至秦朝设置的合肥县,汉代曾为合肥侯国,但名称与地理特征直接关联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结论
综合权威资料,合肥得名源于南淝河与东淝河交汇的地理特征,这一解释在《水经注》等古籍中得到明确记载,并被现代学者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