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始于汉朝。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一种汉字书法,与行书、草书、篆书和隶书并称为中国五大书体。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书法家如蔡邕、张芝等人已经开始尝试和探索楷书的书写方式。然而,楷书真正开始流行和成熟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对楷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楷书的发展:楷书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朝的书法家如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对楷书的形态和风格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丰富,形成了唐楷的风格,至今仍被广泛学习和模仿。
2.楷书的特点:楷书的特点是字形规整、笔画清晰、结构严谨,易于辨认和学习,因此被广泛用于日常书写和书法教学。
3.楷书的影响: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重要的书体之一,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和文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都对楷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过程充满了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家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