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被金国所灭。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存在于公元907年至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契丹人建立的朝代。辽国在其存在期间,与北宋、西夏并立,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局面。辽国强盛一时,疆域辽阔,文化繁荣,但最终在金国的强大攻势下走向了灭亡。
公元1125年,金国在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开始对辽国发动进攻。金国利用辽国内部矛盾和腐败,迅速攻占了辽国的北方重镇。辽国皇帝天祚帝在逃亡中,金国的军队继续追击,最终在1125年将天祚帝擒获,辽国宣告灭亡。
辽国的灭亡,一方面是由于金国的强大攻势,另一方面也与辽国内部的腐败和内部矛盾有关。辽国内部贵族和官僚的腐化,导致国力逐渐衰弱。同时,辽国内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使得辽国难以抵挡金国的入侵。
辽国的灭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辽国的灭亡标志着契丹民族在北方的统治结束,为后来的金朝、元朝、明朝等民族政权更迭提供了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辽国的灭亡也使得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辽国在文化上有着独特的成就,如辽代壁画、辽三彩等,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辽国与北宋之间存在着长达百余年的和战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交流。
3. 辽国灭亡后,其领土被金国所并吞,辽国的一些地区后来又成为了金朝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