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风俗可归纳为以下五类,兼具历史传承与现代内涵:
登高祈福
重阳节因“九九重阳”得名,古人认为登高可避灾祈福、陶冶情操。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唐代被定为官方节日,明清时期皇宫也参与登高活动。
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象征长寿,陶渊明爱菊之风影响深远。赏菊成为节日核心活动,菊花酒则被视为延寿饮品,兼具清热解毒功效。
佩茱萸与饮菊花酒
佩戴茱萸、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源于道教避邪思想。茱萸被认为可驱虫祈福,菊花酒则与养生文化紧密相连。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是节日特色食品,象征步步高升。传统制作注重九层造型,现代则多样化发展,各地均有特色版本。
敬老与祭祖
现代重阳节新增敬老内涵,通过志愿服务、文艺表演表达对老年人的关怀。同时,祭祖活动延续传统,寄托对祖先的感恩与家族传承。
总结 :重阳节融合自然崇拜与人文关怀,登高、赏菊等习俗承载历史记忆,而敬老内涵则体现现代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