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源于古代对自然节律的敬畏与对健康长寿的祈愿,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原因:
驱邪避灾
古人认为农历九月初九为“凶日”,多灾多难,茱萸因气味浓烈被视作驱邪避瘟的吉祥物。通过佩戴茱萸囊、插茱萸枝或饮茱萸酒,可消除灾祸、保佑平安。
祈求健康长寿
茱萸入药可制酒,古人认为其具有祛病功效。在重阳节这个秋季养生节点,佩戴茱萸象征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纪念历史典故
东汉时期汝河县瘟神肆虐,村民费长房让桓景佩戴茱萸囊、登高饮菊酒后,瘟疫消散。这一传说为插茱萸习俗增添了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传承千年的民俗。
应季养生
重阳节正值秋季,茱萸性温热,古人认为其可驱虫去湿、调节身体,与登高、赏菊等习俗共同构成秋季养生体系。
文化象征与情感寄托
插茱萸与登高、思亲等习俗结合,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顺应,也寄托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这一情感表达的经典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