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成分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个层面:
悬浮物质
直径≥0.1微米的颗粒,包括泥沙、黏土、藻类、细菌、病毒及高分子有机物。这类物质影响水的浊度、色度和气味,可通过沉淀或过滤去除。
胶体物质
直径0.1-0.001微米的微粒,如铁、铝、硅的矿物质胶体,以及腐殖物等有机胶体。胶体颗粒因吸附性强且带电,需通过化学药剂破坏稳定性后沉降去除。
溶解物质
直径≤0.001微米的离子和分子,包括食盐(NaCl)、矿物质(如Ca²⁺、Mg²⁺)、气体(O₂、CO₂)及微量元素(如铁、锰、碘)。溶解物质赋予水硬度或导电性。
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生物体,可能存在于自然水体或受污染的水中,部分可引发健康风险。
其他成分
有机物 :如腐殖质、动植物残骸等;
生命起源物质 :极简单的分子链等原始生命形态;
特殊形态 :如海水中的盐类和微量元素。
总结 :水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体,其成分因来源(如海水、淡水)和污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净化水需针对不同杂质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