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所以得名“成都”,主要源于以下两种权威说法:
迁徙说(主流观点)
根据《太平环宇记》及司马迁《史记》记载,周太王从梁山迁至岐山,一年之内形成城邑(“成聚”),两年内发展成规模较大的都城(“成邑”),三年后正式定都(“成都”)。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并成为成都得名的核心依据。
建都寓意说
部分观点认为,成都之名可能蕴含“建都成功”的寓意。相传古蜀国开明王朝建立都城后,因功业显赫,故以“成都”命名,象征国家长治久安。
其他补充说明 :
有学者提出“翻译说”,认为古蜀语中“成都”可能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后由中原人翻译为汉字。
另有神话传说称成都与《山海经》中的“大荒成都”有关,但缺乏历史文献支持。
综合来看,迁徙说因历史记载明确且权威性高,成为成都得名的主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