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需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确保资源化利用与环境保护。以下是主要处理方法及要点:
分类收集
施工现场需设置专用容器,按材料(如混凝土、金属、木材)分类,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再生骨料
破碎后的混凝土、砖瓦等无机材料可制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砖块等建筑材料。
金属与木材回收
金属(如钢筋)和木材经破碎、筛分后,可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规范填埋
无法回收的建筑垃圾需填埋,需设置防渗、防漏层,并覆盖稳定材料,防止污染地下水。
场地选择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避免占用土地资源。
焚烧发电
有热值的垃圾(如砖砂渣、木材)可焚烧发电,但需严格控制排放,减少有害气体。
热能回收
生产用水通过活性炭反渗透净化后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
有机类垃圾(如木材、食品残渣)可通过生物方法分解,转化为肥料或生物燃料。
合法处置
需向相关部门申请核准,委托专业单位处理,严禁私拉乱运或混合处理。
源头控制
建议在设计与施工阶段优先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
总结 :建筑垃圾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分类回收、再生利用、规范填埋及能源化等多途径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