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
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发生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在古代,人们会根据立冬的来临准备过冬的衣物和食物,同时也有农谚“立冬补冬,补嘴空”,强调冬季进补的重要性。此时,北方地区可能已经出现初雪,南方则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表示季节的更替。
1. 立冬习俗:各地有吃饺子、羊肉汤、糖霜等习俗,认为这些食物可以抵御寒冷,增强体质。
2. 农事活动:立冬时节,农田里的农事活动逐渐减少,农民开始准备冬小麦的播种和越冬作物的管理。
3. 立冬节气的划分: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来划分的,每个节气大约间隔15天。
立冬不仅是季节的转换,也是人们生活习俗和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