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的形成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如下:
冷空气入侵与物体表面冷却
冬末春初,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南方气温骤降,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低于12℃(或14℃),形成低温环境。这种低温状态为后续水汽凝结奠定基础。
暖湿气流反攻与湿度骤升
冷空气逐渐减弱后,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迅速北上,气温回升且湿度显著增加。暖湿气流与低温物体表面相遇,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凝结成水珠,形成“吐湿”现象。
温度与湿度的交汇
冷暖气流交汇导致空气湿度急剧上升,同时形成浓雾。这种浓雾是回南天的典型特征,常伴随能见度降低,影响出行。
总结 :回南天需满足“长时间低温(≥3天,日均温≤12℃)+ 突然暖湿气流反攻”两个条件,南方地区多因南海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而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