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避雷主要通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屋面接闪器
采用钢结构屋面作为接闪器,利用屋面波峰/波谷结构(如压型钢板、夹芯板)或镀锌钢板,厚度≥0.5mm。
若屋面板厚度不足,需额外设置防雷带(如40×40镀锌扁钢或φ10钢筋)。
围护系统接闪
钢结构围护系统(如彩钢墙)通过咬合或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00mm,确保电气连续性。
钢柱引下
主钢构件和次钢构件作为引下线,需与接闪器可靠连接。若基础钢筋未电气连接,需用镀锌扁钢焊接形成等电位环网。
引下线间距需符合规范要求,实际施工中通过钢柱连接即可满足要求。
其他引下方式
在特殊场景下(如屋面板过薄),可采用人工接地体(如Φ10圆钢)与钢结构连接。
自然接地体
以基础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用镀锌扁钢或Φ8圆钢连通,形成总等电位连接。
需在室外预留接地连接板,确保接地电阻≤1Ω。
等电位联结
通过焊接或电气贯通焊将钢结构与接地装置连接,避免局部电位升高。
电磁屏蔽 :对关键设备使用导电材料屏蔽,减少雷电电磁干扰。
联合接地 :防雷、接地、弱电等系统共用接地极,提升整体防护效果。
总结 :钢结构避雷需综合考虑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系统的可靠性,结合规范要求与实际施工条件,确保雷电流有效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