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烧制是复杂的手工艺流程,需经过原料准备、成型、装饰、烧制及冷却检验等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流程:
选材 :以高岭土为主原料,含铁量低、可塑性强,能烧制出细腻光泽的胎体。
配方调制 :按比例混合瓷土、石英砂、长石等原料,制成适合烧制的瓷泥。
粉碎与淘洗 :将原料粉碎后过筛,再经陶洗澄淀细瓷粉,确保质地均匀。
拉坯/压模 :手工拉坯或使用模具压制,形成碗、盘等雏形。
修整 :通过修刮、修坯等工序使坯体匀称整齐。
脱模 :脱模后需自然干燥,避免内部爆裂。
刻花/印花 :使用刻刀雕花或模具印花,增加纹饰。
彩绘 :分为釉下彩(先画后釉)和釉上彩(先烧后画),由专业工匠完成。
上釉 :施透明或彩釉,提升表面光洁度和防水性。
前期烧制 :低温强化胎体结构(约800-1000℃),减少收缩。
高温烧制 :在1200-1400℃窑炉中烧制,需严格控制气氛(氧化或还原)。
气氛控制 :氧化气氛烧成白瓷,还原气氛烧成青花瓷。
冷却 :缓慢降温防止破裂,通常分阶段进行。
检验 :检查胎体致密度、釉面光润度及色彩,确保无瑕疵。
总结 :瓷器烧制需精细把控原料、工艺参数及烧成环境,每一步直接影响成品质量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