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房产分配需根据房产性质、婚姻贡献及法律规定综合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婚前财产 :婚前购买的房产原则上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主张分割。
婚后共同财产 :婚姻期间购买的房产(无论登记在一方还是双方名下)通常属于共同财产,需依法分割。
继承或赠与房产 :
法定继承或遗嘱明确指定为个人财产的房产,属于个人所有;
未明确指定的继承或赠与房产,一般视为共同财产。
协商优先 :双方可自愿协商分割方式,如一方获得房产并支付补偿款,或共同出售房产后平分款项。
法院判决 :协商不成时,法院按以下原则判决:
共同财产分割 :原则上均等分割,但可结合共同生活贡献、子女抚养情况、无过错方权益等因素调整;
特殊情形处理 :
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增值部分按比例分配;
一方需照顾子女或无过错方时,可适当倾斜房产份额。
证据保留 :需留存购房合同、还贷记录、装修凭证等证据,以支持权益主张。
未产权房产处理 :婚姻期间已签订购房合同但未取得产权的房产,若已付清房款,可视为共同财产;若未付清,则按《民法典》相关规定处理。
子女抚养与房产关联 :若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需考虑抚养权归属对房产分割的影响。
签订协议 :建议通过公证的《婚内财产协议》明确特殊房产归属,减少纠纷;
专业咨询 :涉及复杂情况(如共同还贷、未成年子女抚养权)时,可委托律师评估分割方案。
通过以上规则,可平衡双方权益,兼顾法律公平与家庭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