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
初伏是三伏天的开始,按照我国传统的干支历法,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来临。从夏至算起,第三个庚日即为初伏的开始。庚日是天干中的庚,古人根据天干地支来推算节气,每十天为一个庚日周期。初伏一般为10天,中伏和末伏的天数则根据干支历调整,中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末伏固定为10天。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避暑习俗,通过在最热的时节进行一定的调理和保健,以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
1. 三伏天共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长度不固定,主要取决于干支历法中的庚日。
2. 除了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也会因年份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都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结束,共40天。
3. 三伏期间,人们会通过喝伏茶、食西瓜、避暑等方式来应对高温,同时也有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认为此时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
总之,初伏的开始日期是根据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来确定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历法与季节习俗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