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的计算需根据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结合层高、围护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规则如下:
定义范围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反映建筑总体规模。
单层建筑
无论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按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若局部楼层有围护结构,二层及以上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按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划分
结构层高≥2.2米:全面积
结构层高>2.2米:计算1/2面积
(计算时不考虑勒脚)。
特殊结构处理
坡屋顶:净高≥2.1米算全面积,1.2-2.1米算1/2面积,>1.2米不计。
地下室/半地下室:按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标准同上。
公共区域
楼梯间、电梯井、设备间等均计入总建筑面积。
阳台/飘窗
主体结构内阳台(封窗)算全面积。
主体外阳台(开放式)算1/2面积。
飘窗若窗台与室内高差≥0.45米或净高>2.1米,不计面积。
不计入面积的情况
建筑物内的设备间、垃圾道等非使用空间。
部分开发商通过飘窗“偷面积”(如窗台低于0.45米)。
单层建筑 :外墙勒脚以上矩形面积(如长×宽)。
多层建筑 :首层按外墙勒脚以上面积,二层及以上逐层累加。
地下室 :按外墙上口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层高标准同上。
总结 :建筑面积计算需结合建筑类型、层高、围护结构及特殊部位,遵循“勒脚以上、层高划分、公共区域计入”的原则,确保计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