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末发酵需严格控制材料配比、水分和翻动频率,具体操作如下:
基础材料
锯末:2立方米(建议小规模试验不超过100公斤)
发酵剂:1公斤金宝贝发酵剂或生物发酵菌剂(如米糠稀释后使用)
氮源:2公斤尿素或50-100公斤家禽粪尿(替代尿素时需注意碳氮比)
稀释剂:5公斤米糠(用于稀释发酵剂)
测定锯末含水量至 60%-65% (手握物料指缝见水不滴为适宜标准)
过湿易导致厌氧环境,过干则发酵缓慢
混合步骤
将发酵剂与米糠混合至总量6公斤,再均匀撒入锯末中
撒入尿素水后,堆成大堆并覆盖透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或稻草)
翻动频率
发酵初期(7-10天):温度达60℃时翻动1次,再静置5-7天
后期稳定:温度降至40℃以下后自然放置,无需频繁翻动
温度监测
发酵全程需保持 60℃以上 以促进微生物活性,避免局部厌氧
总时长 :25-30天(后熟可延长至30-45天)
发酵完成后需充分通风,避免二次污染
试验时建议从少量锯末(如1立方米)开始,避免大规模操作
若使用家禽粪尿,需注意其与锯末的比例(如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