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写的。
兰亭序,又被称为《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由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与友人在兰亭举行修禊(一种驱邪祈福的仪式)活动后写下的序言。全文共28行,324字,行文流畅,笔法自然,结构严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兰亭序的内容:兰亭序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其内容也富有哲理。文中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2.兰亭序的真迹: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都是后人的摹本或刻本。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被誉为“神品”。
3.兰亭序的影响: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被誉为“行书之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