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被称为“水木清华”主要源于其校园环境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具体原因如下:
名称来源与历史沿革
“清华”一词出自清代乾隆《圣谕清华园记》,原指皇家园林,后咸丰帝将熙春园东侧部分改名为“清华园”。
“水木清华”四字源于晋代谢叔源《游西池》中的诗句“水木湛清华”,形容水清木茂的清雅意境,后因工字厅后荷花池旁古建筑题写此名。
校园景观特色
水木清华位于清华园工字厅北侧,是园中标志性景点,包含1000平方米荷花池、垂柳与古建筑群,形成“园中之园”的格局。
湖泊与植被构成静谧环境,与颐和园谐趣园相媲美,体现“水清木华”的自然美学。
文化象征与教育理念
该名称象征学术的清新与高尚,呼应清华大学“自然、人文与学术融合”的办学理念。
校训“水木清华”寓意师长如园丁,以高尚品德培育人才,体现教育传承。
综上,“水木清华”既是清华园自然景观的代称,也是学校文化与历史积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