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发生在公元前284年。
五国伐齐,又称五国攻齐,是战国时期一场着名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4年,由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合发起,旨在削弱齐国的国力。齐湣王在位期间,齐国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公元前284年,燕国以齐国的扩张行为为借口,联合其他四国出兵伐齐。
在这场战争中,齐国的军队虽然英勇善战,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指挥不力,最终败给了五国联军。齐湣王被俘,齐国首都莒城(今山东省莒县)被攻克,齐国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衰落。
五国伐齐战争对战国时期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齐国国力大减,为其他诸侯国崛起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燕国在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战国后期的一支重要力量。
1. 五国伐齐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后世战争策略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在这场战争中,燕国的将领乐毅表现突出,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击败了齐国的军队。
3. 五国伐齐战争结束后,齐国虽然国力大减,但在战国后期仍有多次复兴的机会,如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都曾试图振兴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