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算圆周率是从正12,000边形算的。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采用“割圆术”,即以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的方法逐步逼近圆周率。他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渐增加边数,一直算到了正12,000边形,最终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值。
1.“割圆术”是古代中国数学家发明的一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通过不断将圆内接和外切的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使得其周长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从而逼近圆周率。
2.祖冲之的这项成果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他的π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被称为“祖率”,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在祖冲之之后,中国数学家杨辉、秦九韶等人也继续改进了割圆术,使得圆周率的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
祖冲之通过计算正12,000边形的周长,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值,他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