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服务 万仞宫墙过犹不及的典故

万仞宫墙过犹不及的典故

发布时间:2025-06-21 14:38:22

万仞宫墙过犹不及的典故,源于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段对话。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路的性格特点。孔子回答说,子路为人直率,但有时过于直率,就像“万仞宫墙”一样,虽然高大威严,但过于陡峭,容易使人望而却步。这里的“万仞宫墙”比喻子路的性格过于刚直,容易让人感到压力和畏惧,而“过犹不及”则是指子路的行为有时过于激烈,超过了适当的程度,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资料:

1.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强调“中庸之道”,即行事要适度,不过于偏激。他认为,人的性格和行为应当有度,过犹不及,不及也不好,只有适中,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2.子路的性格特点:子路是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忠诚,但有时过于冲动。孔子的这个比喻,是对子路性格的精辟评价。

3.万仞宫墙的象征意义:万仞宫墙不仅象征了子路的刚直性格,也象征了孔子教育理念中的“中庸之道”。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人还是事,都不能过于极端,要保持适当的平衡和中和。

万仞宫墙过犹不及的典故,通过孔子对子路性格的评价,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教育理念。它告诫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适度,避免过于偏激,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
本文【万仞宫墙过犹不及的典故】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