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工艺种类和区别主要体现在压榨和浸出两种主要加工方式上,以及精炼程度的差异。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1. 压榨法:通过物理压力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这种方法不需要化学溶剂,因此得到的油脂品质较高,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根据压榨温度的不同,压榨法又可分为冷压榨和热压榨。冷压榨的温度较低,油脂品质较好,但出油率较低;热压榨温度较高,出油率较高,但油脂的品质会受到影响。
2. 浸出法:将油料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出来,然后通过蒸馏分离出油脂。这种方法出油率高,但使用的溶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浸出法得到的油脂需要经过精炼处理才能达到食用标准。
在精炼程度方面,食用油主要分为四级:
1. 初榨油:直接从油料中提取的油脂,未经过任何精炼处理。
2. 精炼油:通过精炼工艺去除油脂中的杂质、水分和色素,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和口感。
3. 深度精炼油:经过深度精炼的油脂,去除杂质更彻底,口感更佳,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4. 调和油:由多种油脂按比例调和而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口感。
1. 食用油的压榨温度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压榨温度越高,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损失越多,口感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 食用油的精炼工艺:精炼工艺主要包括水洗、酸碱精炼、脱色、脱臭等步骤,旨在提高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
3.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食用油应避光、避高温、密封保存,以防止油脂氧化和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