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需根据土质、深度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方法,并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以下是具体要点:
地质勘察与方案设计
全面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基坑顶面需设置截水沟、土埂围挡等防水设施。
支护与降水准备
根据土质稳定性验算边坡,必要时设计支护方案(如喷射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若需降水,应提前20天完成降水井施工,确保水位低于开挖面1m。
放坡开挖
适用于浅基坑(深度≤4m),要求有足够放坡场地。软土层分层厚度≤2m,硬土层≤5m,坡度根据土质和深度确定。
支护开挖
机械开挖 :适用于土质坚硬、无障碍的区域,分层次、对称开挖,减少土体暴露时间。
人工开挖 :适用于小规模或复杂地质条件,需逐层作业,避免超挖。
分层分段原则
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减少土体回弹变形。每3m修坡一次,至设计标高后统一清底。
动态监测与安全防护
安装信息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坑壁位移、变形及周边建筑物影响。
坑边设置护道(深度≤4m时≥1m),限制荷载堆放,雨季放缓坡度。
高水位或流沙土质 :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护圈或井点降水,必要时加固地基。
邻近建筑 :采用逆作法或盆式挖土,减少对周边结构影响。
若需爆破,应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确保施工安全。
总结 :基坑开挖需综合评估土质、水文及环境,选择放坡或支护方案,并严格遵循分层、监测、安全防护等原则,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结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