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量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得的。
普朗克常量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常数,表示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通常用h表示。它的值约为6.62607015×10^-34J·s。这个常量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通过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推导得出。现代物理学家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如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X射线散射实验、光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实验等,对普朗克常量进行了精确测量。
1.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这是最早用来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实验之一。它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间接得到普朗克常量。
2.X射线散射实验:这种实验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的散射现象,通过测量散射角和波长,可以得到普朗克常量。
3.光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实验:这种实验通过研究光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如压强、体积和温度等,可以得到普朗克常量。
普朗克常量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量子性质,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实验创新,人们对普朗克常量的测量精度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