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正确。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冬天的到来,但每年冬至的具体日期并不是固定的。冬至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极少数年份(例如1903年和2093年)会在12月23日。这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非全年恒定,加上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冬至的具体日期有所变化。
1.冬至日期的变化周期:冬至日期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9年,这种周期被称为"章动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冬至的日期会在12月21日、22日和23日之间变化。
2.冬至的天文意义:冬至是太阳在北半球最远离地球的时候,因此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最长的一夜。在南半球则是相反的情况。
3.冬至的文化意义:冬至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同时也会有丰富的饮食习俗。
总的来说,每年冬至的日期并非固定在12月22日,而是会在21日、22日或23日之间变化。这主要是由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轴的倾斜所导致的。而冬至不仅有其天文意义,也在许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