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塑料水杯需重点关注材质、标识、气味及使用安全性,具体要点如下:
优先PP(聚丙烯)
耐高温(100-120℃),可微波炉使用,化学稳定性强,无毒无味,是日常饮水的首选。
透明性较好,适合日常使用,但易吸油污,长期高温可能老化变形。
Tritan材质(聚酯共聚物)
不含双酚A及双酚S,耐高温(约94-109℃),透明度高,抗冲击性强,适合婴幼儿用品。
价格较高,表面易刮花。
避免PC(聚碳酸酯)
高温下可能释放双酚A,争议较大,不建议装热水或微波加热。
其他材质
HDPE(高密度聚乙烯):耐热性较好,但透明度低,多用于清洁剂瓶。
PVC(聚氯乙烯):可能含塑化剂,高温下有害物质释放风险高,不建议用于食品容器。
查看QS生产许可标志
有此标志的水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需注意标志颜色是否纯正、图案是否清晰。
检查底部回收标志
三角形内数字1-7代表不同材质,避免选择含“7”或“58”且标注PC的产品,可能含双酚A。
新水杯无异味,若靠近有刺鼻塑料味或胶皮味,说明材质劣质,可能含有害物质,需谨慎购买。
定期更换 :使用6-12个月后,尤其是装热水或酸性饮料的杯子,可能因老化释放有害物质。
避免极端环境 :高温暴晒、微波加热或低温摔落可能影响材质性能,需注意使用条件。
容量与密封性 :根据需求选择容量,摇晃时无漏水声且密封性良好。
外观检查 :选择透明无色、无杂质的杯子,避免五颜六色的色素添加。
通过以上要点,可有效筛选安全、耐用的塑料水杯,保障饮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