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线径需根据电流、长度、电压降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方法如下:
理论计算公式
采用欧姆定律计算线径:
$$
A = frac{I cdot L}{rho cdot Delta V}
$$
其中:
$A$:导线截面积(mm²)
$I$:最大电流(A)
$L$:导线长度(m)
$rho$:电阻率(铜取57Ω·mm²/m,铝取34Ω·mm²/m)
$Delta V$:允许电压降(如-48V时取3.2V)
三相电路修正公式
三相电流需除以根数:
$$
I = frac{P}{3 cdot U cdot cosphi}
$$
其中:
$P$:功率(kW)
$cosphi$:功率因数(0.75~0.85)
确定负载参数
计算电流:单相负载 $I = frac{P}{220}$,三相负载 $I = frac{P}{3 cdot 220 cdot cosphi}$
确定导线长度和电压降要求
选择材料
铜线电阻率低,载流能力强;铝线成本低,但电阻较高
查表匹配规格
根据计算结果,参考电缆规格表选择对应线径
经验公式 :可用 $I = frac{10A + 8}{2}$ 估算载流能力,但结果偏小,需结合理论计算
环境因素 :高温或长距离需更大线径以降低电阻和发热
安全标准 :遵循行业规范,避免过载
通过以上方法,可确保电线在满足电流需求的同时,具备足够的耐压能力和使用寿命。